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万博如何 > 新闻动态 > 79年,刚参军52天的新兵唐立忠便荣获一等功,后来达到这个军衔
79年,刚参军52天的新兵唐立忠便荣获一等功,后来达到这个军衔
2025-04-13 12:11    点击次数:63

1979年越南战争期间,有位解放军新兵刚参军52天就荣获一等功,这事当时震动整个部队。

关键是他那时连新兵训练都没结束,年纪刚满18岁。

他到底是怎么立下功劳的?后来又获得了什么军衔?

【从军的梦想】

这个战士叫唐立忠,老家在湖南祁阳农村。虽然家里条件一般,但全家人勤勤恳恳劳动,在新中国的好政策下,小日子过得挺红火。

如今日子安稳,爸妈却总爱念叨他们年轻时经历的苦日子。

慢慢地,他逐渐明白了革命前辈们艰苦的战斗历程,也产生了参军报效祖国的念头。

父母倒不反对他当兵,但更盼着他能安心念书。眼下国家表面太平了,可外面还有不少国家在暗中盯着咱们,世界局势说变就变。

搞不好什么时候又打起仗来,要是孩子当兵被调去打仗,真有个三长两短家里哪受得了。

爸妈的心思其实很简单。他们从动荡岁月中走来,格外看重现在的安稳日子。只要全家人这辈子安安稳稳的,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了。

父母百般反对,唐立忠参军的决心却丝毫未改。国家还没完全太平,他就是要穿上军装,把保家卫国的担子扛在肩上。

老一辈革命者一个接一个冲上前线,用生命铺就了胜利之路。如今轮到我们这代年轻人了,必须接好这个班,把革命精神传承下去。

刚满18岁,他就不顾家人反对,独自跑去部队报名参军了。

当时中国和越南的自卫反击战已经爆发,中苏两国关系也愈发紧张,国家急需调动军队来应对局势。

唐立忠所在村里有二十多人报名参加,最后成功入选的仅有六人。

新兵们有三个分配去向:留在湖南本地,去首都北京,或者上越南战场。

尽管不少新兵都揣着报国热情,可真要上战场打仗,心里多少还是犯嘀咕。比起马上被派到火线,他们更想多在军营里磨炼些时日。

这样的话,真要上阵时底气也更足。

听说那么多战士在越南战场上丢了性命,他心里又气又恨,巴不得马上冲上战场替他们报仇。

当讨论任务安排时,他主动请求组织派自己到最危险的战场执行任务。

领导觉得这小伙子年纪轻轻就敢闯敢拼,便仔细斟酌了他的请求,最终批准了他的申请。

出发那天,爹娘红着眼眶来车站送行。望着换上崭新军装的儿子,他们心里又欣慰又揪得慌。孩子选的这条路布满荆棘,可当爹妈的除了把担忧咽进肚子,只能默默祝福孩子平安。

父母郑重地告诫他,必须严格遵守部队的规章制度,既然穿上了军装,就要担起这份责任,绝对不许临阵脱逃!

唐立忠郑重地向两位老人行了个军礼,转身大步走向炮火纷飞的前线。

但老两口当时万万没料到,仅仅过了六十天左右,他们就接到了孩子在部队立功的捷报。

【艰险的战场】

唐立忠参军后,被分到广州军区第41军123师368团下属的特工连工兵中队第九班。

广州军区作为战备区,新兵刚报到就要接受比其他部队更严苛的训练。

刚入伍时唐立忠啥都不会,年纪小兵龄短的他训练时格外费劲,每次集体操练成绩总在队尾徘徊。

教官们一瞧见就劈头盖脸训他。唐立忠刚开始心里挺不是滋味,可时间一长,也慢慢咂摸出教官们的用心良苦了。

现在仗打得这么凶,指不定哪天就被调去火线了。这时候要是再不玩命操练,回头上了战场就得吃枪子儿了。

唐立忠从此再没抱怨过辛苦。好在他从小跟着爹妈下地干活,早就练就了能吃苦的本事。哪怕训练累得骨头散架,他照样能硬着头皮撑到底。

可训练还没结束,前线就紧急下达了作战命令。

于是,尚未完全做好准备的唐立忠便跟着大部队奔赴了战场。

唐立忠所在的工兵排刚到达前线,就接到紧急命令:立刻赶到阵地最前方,为友军部队抢修一条120米长的临时作战道路。

原定安排是分两组行动:一拨人在前头牵制敌方主力,另一拨人抓紧时间加固防御工事。

部队为了让新兵得到关照,安排他们负责挖掘通道,由老兵承担作战任务。但唐立忠一听说这事立刻举手,坚决要求跟着战斗部队行动。

连长沉下脸训斥道:"眼下不是抢功的时候,你小子毛都没长齐,别逞英雄去送命!"

唐立忠赶忙解释自己并非要抢功劳,只是觉得老兵经验更丰富,后续作战还得靠他们支撑,像这种危险的突击任务理应由他们这些新兵顶上去。

他刚说完,新兵们全都跟着喊起来,个个抢着要往前线冲。连长看大伙儿铁了心,只好把原计划调个方向,安排老战士留半数在营地,抽调半数新兵投入战斗。

唐立忠顺利加入了作战队伍。

战斗还没开始那会儿,他心里直打鼓。可一打起来,班长排长带头往前冲,他顾不上害怕,也跟着冲了上去。

经过激烈战斗,我军成功完成任务。唐立忠身上只有些皮外伤,其他部位都安然无恙。

这场战斗让唐立忠彻底改变。此后他越打越勇,迅速成为新兵里的标杆人物,连上级也把重要任务放心交给他。

【荣立军功】

唐立忠率领的368团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,为后续队伍杀出了一条血路。

不料在进攻八达岭和八鼓岭的敌军据点时,遭到了对方猛烈的反击。

指挥员定睛细看才发现,敌军借着两座山岭修了三座坚固的碉堡。这些碉堡摆成三角形,正好能相互配合支援。

这些堡垒不仅上层遍布密密麻麻的射击口,地底还布满了纵横交错的防御工事和掩护设施,我军想要彻底摧毁它们简直比登天还难。

可指挥部也下了死命令:再难也得把碉堡炸掉,给后面的战斗铺路。

任务的重担落在了唐立忠所在的班级。这次他依然主动请缨接下了使命,上级也终于不再反对。

班长神情凝重地拍了拍他的肩:"早点归队!"唐立忠用力点点头,行了个标准的军礼,转身大步流星冲向了战场。

随后,我方部队抢先开火压制敌方,将战壕中的敌军火力牢牢吸引。趁着这个空档,唐立忠猫着腰携炸药包匍匐前进,最终成功抵近碉堡边缘。

他慢慢摸到敌军工事旁,猛地朝战壕里甩了两颗手雷,把里头的敌人全炸死了。

碉堡下方解除威胁后,他立即提速向前挪动身躯。

没想到,离碉堡还有十来米时,敌人就发现了他,子弹像暴雨般砸来。跟在他身后的两个战友猛地冲上前,用身体挡住了飞射的弹雨。

炮弹碎片擦过,划伤了他的脸和胳膊,他却顾不上这些,咬着牙继续往前挪动。

刚摸到碉堡口,他立刻点着炸药包往里猛甩。没想到导火索留得太长,炸药包刚脱手就被反抛出来。

眼看炸药包快要爆炸,唐立忠来不及多想就冲上去,再次抓起炸药包甩进碉堡。随着爆炸声响起,碉堡顿时被炸得粉碎。

爆炸的气浪将唐立忠掀出几十米远,幸亏两名士兵迅速冲过来搀住了他。

他们接着冲向另一座碉堡。有了之前的经验,这次行动顺畅不少。唐立忠专找敌人观察不到的死角前进,在投掷炸药包时,他特意提前将导火索截短了一截。

转眼间,第二个碉堡也被轰上了天。可这时候的唐立忠早就累瘫了,必须得歇口气。

两位战友建议他在后面负责掩护,由他们俩去端掉最后一个火力点,唐立忠当即点头答应。

可他没料到,前两座碉堡刚被炸毁,对方就警觉起来。

两名士兵刚探出身就遭敌军疯狂扫射,最终双双倒在血泊中。

唐立忠又急又气,敌人的子弹像暴雨般倾泻而下,根本不让他有靠近的机会。他牙关紧咬,抄起最后一个炸药包就朝碉堡狂奔过去。

他这时已决心和敌人拼个鱼死网破。子弹像暴雨般砸在身上,即便接连被击中数发,他仍咬着牙往前猛冲,直到抵近敌方碉堡脚下。

他拼尽全力把炸药包抛向目标,随着爆炸声响起,最后一个碉堡轰然倒塌,唐立忠顺利完成了战斗任务。

士兵们抓住机会迅速发起进攻。医护人员及时救下唐立忠,用担架将他抬往战地医院。

好在医生抢救及时,他很快就脱离了危险。

战斗刚结束,唐立忠就被记一等功,还被评为"爆破英雄"。而他参军入伍才不过52天。

从那以后,唐立忠依然冲锋在前线,为部队创下了显赫的战绩。

唐立忠因表现优异,后来被授予了大校军衔!